德商散文:零钱里的金融社会学
文章来源:民权网 文章作者:民权德商 责任编辑:薛皓 点击数:
时间:2025-07-17 10:31
周五午后的一点左右,蝉鸣声传到了柜台,燥热的天气显得孙六营业厅格外的安静;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颤巍巍地走了进来,从布袋里倒出一堆硬币和皱巴巴的纸币,小声问我们柜员:“这些零钱能存吗?”看见这么多零钱,难免会有些情绪,扭头却瞥见老人手掌的老茧以及系统里老人的账户仅剩不到一百元,深吸一口气:“阿姨,您稍等,我帮您清点。”30分钟后,520个硬币,30张破损纸币完成清点入账。老人攥着存单连连鞠躬:“闺女,谢谢你,这是我家小摊攒了半年的钱.......”
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洪流中,此类场景正成为“非标业务”的典型,清点半小时的零钱,大概可以抵上我们办理5笔电子银行业务,系统也会自动将这些客户划分为低频次,低余额群体,越是依赖现金的弱势群体,比如老人、小商贩、农民工等这些人却越难享受便捷服务;那些反复抚平的纸币褶皱里,藏着主流金融叙事外的真实生活。当老人零钱袋与时间数字赛跑时,我们应忽略自我业绩以及业务笔数,忽略考核表上的凭证张数,在刷脸就可以支付的时代,我们这些弯腰捡硬币的银行人,或许正守护着金融业最后的“人间清醒”。
当某天我们回忆起银行,或许不会想起手机银行里跳动的数字,但会记得那个耐心数硬币的午后,这些笨拙的交易像一面镜子,照见金融效率与人文关怀的拉扯,有考核报表里无法衡量的尊重,更有穿过钢铁森林的,笨拙却珍贵的人情温度。
民权德商孙六支行 彭如傲
上一篇:德商散文:对于柜员岗位的理解
下一篇:德商散文:全民反诈,德商与您同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