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权县:指尖焊花撑起乡野“暖心伞”
文章来源:河南日报 文章作者: 责任编辑:薛皓 点击数:
时间:2025-09-22 08:41
初秋清晨,田野间的薄雾还未散尽,民权县褚庙乡“宝亮家电”的卷闸门已“哗啦”升起。满墙锦旗率先撞入眼帘——红绸面泛着岁月温润的光,“助人为乐品德高”“褚庙大善人”等金字格外鲜亮,一二百面锦旗从柜台铺到天花板,边角处老人歪扭的圆珠笔字更显真挚:“宝亮修好了我的老电视”“不收一分钱的好心人”。
“宝亮,快帮看看这老伙计!”只见店主张宝亮刚摆好工具,邻村李大爷老两口就拉着洗衣机赶来。
张宝亮蹲下身,左手拿着万用表笔尖轻搭电机接线柱,右手指尖敲了敲脱水桶:“大爷放心,电容烧了,十分钟搞定!”他从旧货架改造成的铁皮箱里翻出配件,箱内电容、电阻分门别类,透明袋上标注清晰。锡焊枪“滋啦”作响,橘红火苗舔过焊点,指关节上细小的烫伤疤痕在阳光下格外明显。“修东西烫的,早习惯了。”他笑着低头继续忙活,顷刻间就换好了电容。
“嗡嗡——”脱水桶重新转动,水珠轻轻飞溅。李大爷笑得眼角皱起,手里赶忙掏出钱来,张宝亮却连连摆手:“几毛钱的小东西,不要钱啦!”李大爷老两口推着洗衣机离开。
走进店里,维修台旁的纸箱堆得半人高,里面全是换下的旧配件:沾着洗衣粉痕迹的洗衣机电机、开关脆化的电水壶底座,老式冰箱温控器上还贴着纸条“李奶奶家,2023.11”。“攒着看看能不能再利用,新零件我都去县城挑好的买,乡亲们的家电得结实。”
张宝亮翻开泛黄的“配件支出”账本,一笔笔记录清晰:2022年3月冰箱压缩机配件850元,2023年10月洗衣机电机1200元……四年下来,单配件就花了13万多。“我开家电店能赚钱,这点支出不算啥,只要有能力,就一辈子给乡亲免费修!”
去年冬天寒潮来袭,乡敬老院空调突然不制热。张宝亮揣着工具包骑电动车赶去,寒风刮得脸生疼,手套冻得硬邦邦。爬上窗台一看,外机管道冻住了,他提着水桶跑上跑下,用热水慢慢化开冰碴,手指冻得发麻也没歇。修好三台空调时已近中午,老人们拉着他留饭,他却揣着院长硬塞的热馒头就往回赶:“还有活要干!”
村里残疾人李大哥更记着张宝亮的好。去年夏天,他给冰箱除霜时碰坏蒸发器,里面的药眼看要化,急得直跺脚。电话里张宝亮一听,冒着大雨扛着工具箱就往他家跑。修好后还手把手教他正确除霜:“以后有问题随时喊我。”
除了守店修家电,张宝亮还是县帮扶好人协会志愿者。每年冬天,他自掏腰包买棉衣、手套送给环卫工人;逢年过节,米面油、水果塞满后备箱,直奔敬老院;店里特意腾出区域,免费帮乡亲存快递、退快递;对80岁以上老人,上门免费维修。周边乡镇的人都知道他,有人问:“倒贴钱图啥?”张宝亮指着满墙锦旗笑:“乡亲们信任我、需要我,这比赚钱踏实!”
傍晚时分,玻璃门内的张宝亮还在维修台前忙活,收音机里飘出乡音戏曲。这小小的家电店,早已不是单纯的经营场所,而是十里八乡的“暖心驿站”——老人来这儿聊家常,年轻人来这儿托存快递,谁家电坏了,第一反应就是“找宝亮”。张宝亮的善举,就像一颗种子,在民权的乡野间生根发芽。
如今褚庙乡有了“爱心维修队”,不少年轻人跟着他学手艺、做公益;周边乡村也冒出了“免费代办点”“义务帮扶岗”,越来越多人和他一样,把温暖递到邻里身边。从张宝亮满墙的锦旗,到街头巷尾的互助身影,再到遍布城乡的志愿队伍,一个个“张宝亮”式的普通人,用最朴素的善举,织就了民权最温暖的底色,让崇德向善的风气,在乡土间代代传递。
上一篇:民权县龙塘镇被认定为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 千年文脉延新韵 今朝奋进谱新篇
下一篇: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