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商散文:客户经理催息事,心理博弈人情暖
文章来源:民权网 文章作者:民权德商 责任编辑:薛皓 点击数:
时间:2025-08-12 15:36
作为基层支行的客户经理,我的工作日常总绕不开一项任务——催收利息。这活听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像一场微妙的心理博弈,既考验专业能力,又磨炼人情世故。
每月20、21日的“固定节目”,系统导出余额不足名单和利息逾期名单,我的“催收模式”也就此开启。早上打开电脑,名单上的客户信息密密麻麻。有人是偶尔疏忽忘还款,有人是资金周转困难,还有人干脆电话不接、信息不回。
催收的第一步永远是打电话。拨通之前,我会快速回忆客户的背景情况。
“你好,我是德商银行的陈经理……”这句话我每天要重复几十上百遍。电话接通后,客户反应各不相同:
客气型:不好意思,我马上转!(这类客户最让人舒心);健忘型:又到21号了?(随后手忙脚乱的找钱存钱);
诉苦型:陈经理啊,不是我不想还,这几个月生意实在太难了……
暴躁型:天天催催催!晚两天会死啊?(啪地挂断)。
催收工作必须合规,但合规不等于冷漠。监管要求我们严禁骚扰、恐吓,但并未禁止我们给予客户尊重和体谅。比如:对焦虑的客户,多说一句“我们一起想办法”;对屡次失联的客户,坚持用合法途径联系,而非“夺命连环Call”;对确有困难的客户,主动提供解决方案,而非一味强调“必须今天还”。
这工作做久了,练就了几项特殊技能:
听声辨人:电话接通前三秒,就能判断客户还款意愿;
心理素质:被骂了还能保持职业微笑;
变脸绝活:前脚刚和赖账客户据理力争,后脚就能对VIP客户笑脸相迎。
虽然催收多是苦差事,但总有温暖瞬间,客户还款后发来的那句“谢谢提醒”总能欣慰。
在基层支行催利息的日子,让我明白这份工作的意义:既守护银行的资产安全,也守护每一个客户的信用与体面,更是客户财务健康的“提醒人”。每一笔及时归还的利息背后,可能是一个家庭的信用保全,一个小生意的周转成功。每一通催收电话的背后,都是一个真实的人生;而我们的价值,不仅是追回利息,更是用专业和善意,陪客户走得更远。
民权德商北关支行 陈乐华
上一篇:德商散文:向下扎根连民生,向上生长拓高度
下一篇:德商散文:两年会计路,一颗责任心